2019/12/13

 

 

有時會有朋友問,你們家的包款是手工製作的嗎? 其實,以袋包的製程來說,在工廠製造的,也都是手工的呀,只是工廠的車縫師傅通常會組成流水線,每個人只負責一小部份,然後大量重複的製作,效率會比較高,但每位師傅就不一定懂得獨立完成一 整個包。

工廠在接受生產委託時,若遇到客戶要求低成本、高效率,在這樣的條件下就得犧牲一些製程和用料,因為要趕速度,品質就較難維持。不同工廠的經營風格和特性也不同,有的專做高品質的客戶,內部車縫師傅就比較自我要求細節,但你就不能壓太趕的時間,成本相對也高,也有專做快速低成本的工廠,就會比較難要求品質,這兩種屬性的工廠都有需要,沒有好壞對錯,只是定位不同。

這三年多來,我們開始接觸量產的實務工作,除了跟代工廠有密切的合作外,niizo工作室也組成小小生產線,嘗試找到量產製作與單件手工之間的平衡,想達到一定的生產效率,又能維持高品質水準,就得在做法上有更多的創新與嘗試。

如果你也有量產的計劃,在設計包款的同時,最好也同時考慮製作方法,如果有幾個方式在決擇,提供我的一些心得給你參考,先思考看看下面的問題再來決定。

・這麼做良率高嗎?
・耐用度高嗎?
・日後好維修嗎?
・會很考驗眼力及技術嗎?
・做多了會手痛或手酸嗎?
・會因人為或不同人製作,而有不穩定狀況嗎?
・製作效率高嗎?

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正面的,又與原始產品定位與外觀風格能相輔相成的話,那麼恭喜你,量產計劃應該已經成功一半嘍。

 

這次的小筆袋,除了設計機能與外觀,我同時得考慮後續的量產工序,這方面花了更多時間嘗試,想辦法找到有品質又可以量產的做法,而小包類最後的收口方式往往是較難的部份。越簡單的包款,細節會被放大,因為要多人分工製作,太考驗技術的做法不能使用,一有閃失就會拉高成本。

整個開發過程需要造型與做法同時思考的,我通常會先有個大方向概念去決定外觀造型,實做後再因應不同做法微調造型,隨時檢查是否有保持概念方向,整個設計的過程就是找到最佳可實現的提案。

 

▲ 一開始打算做成大開口款式,因此接下來的幾個嘗試都在裡外接合的收口、拉鍊收尾等細節琢磨,第一個嘗試是主袋身和側片整個都分開做好裡外,再車縫固定,這個做法在皮革上比較容易達到,布製品較軟,要能夠接合的很完美,需要很高的技巧和適合的機台,若做少數幾個,我們可以慢慢刻,做多的話,良率就會是很大的問題。

 

▲ 第二個嘗試是將裡布的版型做長一點,留出一段可以反折,將凸出來的縫份包起來。也是個很精細的工夫,這麼做有一個小小缺點,是上端會露出一些沒有包住的小縫 (下面會有比較圖)。

 

▲ 於是,第三個嘗試是另外切一段長條裡布去包縫份,上端位置可再內折包起來,就可以將上端也包起來,這做法不但很考驗精細度,製作時間成本也相對拉高。

 

▲ 上面兩種做法的比較,差別就是上端的細節,左邊的做法,上方會露出一小段縫份,對於上方露出那一點點小小不完美,還是過不去心裡面的關卡。

 

▲ 接下來開始胡亂嘗試所有可能性,用鋸齒車縫,但效果實在難掌握。

 

▲ 連現成的包邊織帶我也試過了,不過包起來實在太肥大,這包邊織帶用在大包很好用,但小包就完全無用武之地了。

 

▲ 試了一大輪之後,在考慮製作上的穩定性、時間成本和品質的平衡下,還是使用返口翻出的做法,這次的小筆袋因為裡面有分層的設計,所以也無法將返口留在內裡底布,而只能留在側面的小邊,優點是收口很小,車縫品質能穩定,質感相對也較高。唯一的缺點是做多了手會痛 >< (後續可再想辦法利用些工具讓翻面能輕鬆些 )。

 

▲ 筆袋有設計分層內層,這會讓返口的設計變的比較困難。

 

搭配的拉鍊也試了好幾種,最後選定這種寬齒的金屬拉鍊,配上粗礦的日本石蠟帆布,更有豐富的對比層次。

 

靈感一來,隨手就得拿到筆,紙上大展身手,這一刻你就是大人物。

 

這次選用的裡布還特別經抗菌防霉處理,拿來當餐具袋也很實用喔。

 

▸ 逛逛筆袋商店看更多細節